土壤改良修复网:误用孬肥减收3万
他前几年一直用品肥料,每垧地产量一直稳定在1.5万斤左右,7垧地总产量10万斤出头。然而,去年因种植合作社推行“订单农业”,将某子的地产小厂肥料与种子、农药捆绑向合作社社员推销,并约定以每斤价格高于上年秋季一毛即每斤2.4元的定单价包收稻谷,颇具诱惑,社员们纷纷签约。苗期时,蒋荣海就发现长势大不如往年。同样的种子,同样的地,老天也给力,风调雨顺。可到收获时,7垧地比往年少收1.4万多斤稻谷,收入减少3万多元。蒋荣海琢磨:欠收的原因只可能是出在肥料上!今年,合作社又要与他签约,蒋荣海说啥也不干了,断然拒了合作社的“美意”,到正规的农资店一次性订购了近7吨知名品的水稻专用肥。
在五常市走访了10多家肥料经销商,他们普遍反映,今年“订单农业”的覆盖率大大提高,不少水稻种植面积被圈了进去,但是选用知名品肥料的合作社很少,大都是一些廉价的地产肥。笔者好生奇怪:“合作社干嘛要‘跨界’插手肥料和农药销售?”经销商一语道破天机:“地产小肥料厂和专做假冒伪劣肥料的不法商贩瞄准合作社,大量倾销劣质产品,实现供销两方的‘双赢’。”他们算了一笔账:地产小肥料厂以每吨一千五六百元的价格把肥料批发给合作社,合作社以2000元以上的价格与种植户签约,每吨肥料可赚400~600元,农药获利更丰。一个合作社网络数百上千垧地,这收益是个什么概念?
通过在五常的走访,联想到在肥料市场的一个共性问题:农民用肥具有大的盲目性,不少农民购肥时只认价格,不问品,不顾肥效,不算投入产出账,当了冤大头,还以为捡了大便宜。比如说,专用的玉米缓控释肥,50公斤装每包比一些小厂生产的肥料贵近20元,每亩施一包基肥的话,产量可达2100斤左右,而施用一些小厂生产的肥料,成本是节省了20元,可产量能有1700斤就不错了,这何止是少收了三五斗?孰得孰失?很少有人算这个投入产出账。
小规模的种植户可以不在乎这几百元钱,或许打几天零工就能挣到这几个钱。但种植大户就不是这个概念了。哪怕只是种植上百亩地,如因施用假冒伪劣肥料造成减产,则动辄要少收入几万元!
(土壤改良修复网温馨提示:购买肥料要选择正规厂家,选择品)